【閱讀3】快閱讀。慢閱讀。
**
有人會重讀報紙新聞嗎?無論紙本或網路新聞,我想應該沒有人吧,至少我未曾聽說。
有人會重讀書嗎?我想應該有不少人吧,我就經常重讀書,甚至更頻繁地重讀一些文章。
迄今,書我只讀紙本。重讀的文章,則因大都取自網路,所以會在網路上粗讀後,再下載存檔(現在的網路文章竟然沒有「列印」、「下載」的功能鍵!),覺得需要細讀的,再列印出來。
是的,一本書、一篇文章會不會「重讀」,是我認定為「快閱讀」與「慢閱讀」的區別。
我們會重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稿,是因為它觸及了我們當下生命的某種情境;這個內在情境可能是心靈的,可能是志趣的,也可能是職場的,但無論如何,我們知道此刻我們對這情境想嚴肅以對。
相對而言,我們不重讀某本書或某篇文稿,是因為它沒有觸及我們生命的任何情境;此刻它對我們而言,僅僅是身外之物,一如在熙攘的街頭,匆匆一瞥的商品櫥窗,未動半點心念。
所有作為消遣的閱讀都是一次性的,它為我們打發時間、帶來娛樂、誇談自得,但卻無助於推動生命情景的前進與轉變。
在所有一次性的快閱讀中,「新聞」是最具代表性的。這個事情發生了,那個事情發生了,接著另一件事情又發生,我們不自覺地追逐新聞,彷彿我們時刻連結了世界的脈動,感受到一種巨大的存在感;但不堪的實情是,也許越是如此,越代表我們已經空虛到沒有了自我。
觸及生命情境的閱讀,我們必然會因掂量、思考而自然形成「慢閱讀」;我們反復斟酌語意、思索概念、對照前後文,畫線、摘要、寫下註腳與感想。這種閱讀是快不了的。
再則,觸及生命情境的「慢閱讀」,也必然會是一種「主題閱讀」。生命情境的難題,不同於組裝小家電,看一次「使用說明書」就可以解決,它往往必須以書追書,圍繞著主題,展開一系列的探索,才可能獲致令人安心的初步答案。
本質上,快、慢閱讀,應該無關網路或紙本載體,但從形式與內容的「內在性」來看,卻不然。
我們在網路上「搜尋」、「瀏覽」、「遊蕩」,而不是閱讀,至少談不上深閱讀。網路適合一次性的快閱讀,一篇觸及生命情境的文稿,我還是習慣把它列印出來,畫線、摘要、寫註腳。這會是一種老派讀書人的執念嗎?
**
(照片:dreamtimes)